道
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?—— 表达(输出)。 所以知识管理的底层逻辑基本是不变的:”输入 → 关联 → 表达“。
《上头 Obsidian》的作者提出了一种构建知识库的思路:GAP,即:
- G(Grasp):采集
- A(Arrange):归类
- P(Present):表达
所以我们要如何做采集和归类,才能帮助我们做更好的表达呢?我们一定要围绕我们的最终目标”表达“来思考,即在采集环节,只采集那些我们需要的材料,而不是看到什么觉得好像不错、可能有用就一股脑收集起来,最后形成了一个堆满垃圾的仓库。
知识采集可以分为三步走:
- 明确目标:收集要解决的问题、想要表达的内容、需要完成的任务、对自己启发的信息。
- 喂养大脑:选择”不舒服、长、经典“的高质量资料源,避免无意义的信息堆积。
- 快速收集:配置顺手的剪藏工作与清晰的采集模板,保证灵感第一时间被捕获。
如果说采集阶段是积累原料,那么归类阶段就是开始搭建结构,把零散的信息组织成可用的模块。只有经过合理归类的内容,才能成为后续输出的基石。
知识归类主要做三件事情:
- 定期整理未处理的笔记;
- 进行笔记关联:
- 第一次收集该主题的相关内容,则需要新建一个归类笔记,并将当前这条采集笔记作为第一条材料添加进去。
- 在归类文件夹中,已经形成了对应的主题笔记,只需要将新的采集笔记链接到已有的归类笔记中即可。
- 整理归类笔记
- 拆分归类笔记,如果一类笔记中积累了很多内容,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方向拆分。
- 准备产出,如果某个归类笔记下的内容已经足够成熟、结构也很清晰,那就可以开始表达输出了。
表达是最好的学习方式,可分四步走:
- 有表达需求时,立即新建表达笔记;
- 使用分屏、AI 等工具高效完成内容撰写;
- 修改状态、建立链接、融入知识网络;
- 将表达笔记发布到合适的平台,获取外部反馈。
术
那为什么选择 Obsidian 呢?为什么 Obsidian 可以在 GAP 的各个阶段对我们形成助力呢?为什么在 AI 时代,Obsidian 的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呢?
核心分为两大部分:
- 知识库:有一个地方可以存储我们的材料,是能保证信息放得合理、有序、能随时被调取。
- 工作流:明确的处理步骤、从信息的采集、归类、加工到输出到有既定的路径依赖,降低心智负担。能提供可重复使用的内容模版,减少重复劳动,减少不一致性,提高操作效率。
在这 2 个方面上,Obsidian 一些特性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持:
- Obsidian 本身就是一个笔记软件,且笔记都是以 markdown 文件存储在本地的,支持 iCloud 等多种方式实现多端同步,材料的安全性、完整性和可迁移性都非常强。
- Obsidian 的双链、标签、文件夹功能,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合理、有序的知识网络,更符合人脑对知识的利用逻辑。
- Obsidian 支持多种插件、模板功能,方便我们建立强大的工作流,在大大减少重复劳动、提高操作效率的同时,还能帮助我们产出更具一致性、高质量的知识库。尤其是在 AI 能力的加持下,这些能力会被进一步增强。
具体到 GAP 每一个步骤上,Obsidian 可以提供以下的帮助。
G(Grasp)采集:重点是快、便捷、无心智负担
- 定义”采集笔记模版“,设立”tags、created、link“通用属性,方便利用 dataview、标签过滤和双链功能建立知识网络和过滤能力。
- 利用插件和 AI 快速提取材料:
- 可以使用官方插件 Obsidian Web Clipper 采集网页内容,它支持 AI Hook,可以在存储为采集材料之前先让 AI 进行一轮总结和关键提取,进一步提高效率。
- 针对本地的录音、视频,可以用”通义听悟“等 AI 软件把内容转录为文字并提取重点。
- 针对在线视频(Youtube,Bilibili),可以使用”BilliGPT“等软件进行内容提取和总结。
- 可以使用 Douban 插件,快速抓取书籍、电影等材料元信息,更方便做智能归纳和整理。
- 可以使用 weread 插件,快速拉取微信读书的摘录、笔记和评论,再利用 AI 快速生成个性化的读书笔记。
- 可以使用 iCloud 进行多端同步,同时在 iPhone 上使用便捷指令快速采集网络上需要的材料。
- 支持多种插件,除了 markdown 文字之外,还可以在笔记中嵌入多中类型的材料,如图片(Image Toolkit)、视频(Convert url to preview(iframe)、PDF(PDF++)。
A(Arrange)归类:这一步大部分需要人工操作
- 定义”归类笔记模版“,设立”tags、created、link“通用属性,方便利用 dataview、标签过滤和双链功能建立知识网络和过滤能力。
- 可以在日记中,利用”数据库 base“能力,快速筛选出”当日新建笔记“,方面每日定时进行笔记梳理和清理,保持知识库的整洁和有序。
- 通过双链功能,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,让不同的笔记之间产生关联关系。
P(Present)表达:最根本的目标
- 定义”表达笔记模版“,设立”tags、created、link“通用属性,方便利用 dataview、标签过滤和双链功能建立知识网络和过滤能力。
- 当前面 2 步是围绕”表达“这一目标来执行又做得足够好的时候,表达就是自然而然是事情了,因为材料已经有序整理好了,剩下的就是组织和吸收内化的部分了。
- 可以利用 Copilot 插件,将相链接的材料交给 AI,生成大纲或输出文章的初稿。这里一定要自己去做表达和输出,不要过度依赖 AI 的思考,只有自己的大脑不断思考和变强,知识管理才是有意义的。
- 当表达笔记产出完毕后,再次将其与知识库已有的归类笔记链接起来,这样它又成为了一个可复用的高质量素材,以此逐步形成复利效应。
三大场景
日记复盘
Obsidian + Journals
- 使用 Journals 插件,实现按日、周、月、季、年自动生成日记目标和页面。
- 使用 Dataview 代码、数据库 Base,打造百年日记视角,回顾每年同一天、周、月发生的事情。
- 借鉴”机会日记“方法,每天记录 3 个机会、3 个反思、1 个感恩,养成敏锐感知和调整的习惯。
- 在 Copilot 插件中设置提示词模板,让 AI 工具自动分析一周的日记,输出总结和改进建议。
- 用 AI 工具生成的周复盘,继续作为月复盘、年复盘的输入材料,形成连贯的复盘链条。
读书笔记
Obsidian + 摘录工具 + AI
- 使用 Weread(微信读书)、iBook(苹果读书)、Kindle Highlights(Kindle)、Readwise Official 等插件可以快速将各个读书平台的划线、笔记和评论同步到 Obsidian 中。
- 使用 Douban 插件自动抓取豆瓣中的图书、电影、电视剧等内容元信息,高效率完善笔记内容。
- 使用 Dateview 插件,可自动汇总已完成、进行中、未开始的读书笔记。
- 根据需要准备读书总结提示词,使用 Copilot 插件利用 AI 进行输出(读书笔记初稿、公众号文章、小红书图文、播客录制等)。
知识管理
本篇最开始提到的 [[上头Obsidian:手把手教你用AI做好知识管理#道]] 和 [[上头Obsidian:手把手教你用AI做好知识管理#术]] 将的就是基于 GAP 逻辑进行知识管理。
这里再次总结一下核心流程:
- 材料采集
- 网页、公众号文档、小红书文章:Obsidian Web Clipper + AI Interpreter
- 书籍、电影、电视剧元信息:Douban
- 本地视频、音频:通义听悟
- 在线视频:BilliGPT
- 书籍阅读:Weread、iBook、Kindle Highlights、Readwise Official
- 材料归类:
- 分类
- 链接
- 表达输出:
- 确定目标
- AI 辅助输出
- 链接复用